其他
展览活动|地质媒介:物流、国际战略与远地遥感
地质媒介:物流、国际战略与远地遥感
主持人:曹雪菲,蔡艺璇
嘉宾:尤西·帕里卡(Jussi Parikka)
时间:2020年11月21日(周六)
21:30-23:30
腾讯会议:218 104 341
活动简介
本次对谈活动“媒介地质学、物流的自然史及远地遥感图像”邀请了来自莫斯科Strelka学院的学者尤西·帕里卡(Jussi Parikka),其研究兴趣与“堆栈理论-实践”项目理念不谋而合。活动将首先回顾在本次OCAT研究中心举办的“2020研究型展览:策展方案入围展”中展出的“齐物生息:堆栈地貌中的自然系统变动”方案展,从媒介地质学的角度介绍帕里卡的经典研究,再由帕里卡介绍他近年来推进的相关研究项目。围绕这些项目开展一系列对话后,将会放映帕里卡的论文录像《种子、图像、地表》(Seed, Image and Ground, 2020),并一同探讨他全新的研究项目“操作图像”(Operational Images)。最后,活动邀请观众进行提问互动,进一步参与此次线上对话。
嘉宾简介
尤西·帕里卡(Jussi Parikka),现任南安普顿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技术文化与美学教授,同时于布拉格艺术学院任客座教授。帕里卡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文化和媒体理论,撰有《媒体生态学三部曲:数字蔓延》(2007年,2016年第二版)、《昆虫媒体》(2010年)、《媒体考古学是什么?》(2012年)、《媒体地质学》(2015年)等著作。同时,他还曾担任多部论著的编辑,其中包括2019年编译成中文的《媒体考古学:方法、应用和含义》;与托马斯·德沃拉克(Tomáš Dvořák)合编的《尺度之外的摄影:大众图像技术与理论》(Photography Off the Scale: Technologies and Theories of the Mass Image)将于2021年1月出版。目前,帕里卡正在撰写一本关于“操控图像”的新书。
嘉宾项目介绍
媒介自诞生至今,已度过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年的漫长岁月。尤西·帕里卡在过去的研究中曾指出:如果我们希望充分理解当代媒体文化,就必须从媒体诞生之前的物质现实——地球的历史、地质构造、矿物和能源——出发展开探究。同时,帕里卡还提出,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直面无处不在且绝非转瞬即逝的现代生活对环境与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 帕里卡以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的“深度时间”(Deep Time)概念为基础,展开一系列的分析讨论,探索当下人类使用设备进行网络生活所需的资源消耗和物质资源获取,但这些现象的历史沿革实际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他观察到,数字媒体机器的正常运作需要稀土矿物和许多其他原始材料的支持,而那些废弃的媒体技术裹挟着数字文化的残留物漂浮于太空,最终返回地球之时,致使有毒废物不断叠加,这一过程将激发未来的考古学家以媒介与物质性为中心进行思考。帕里卡还指出,我们必须将这些媒材与危险的剥削劳动过程放在一起考虑,将它们提炼成看似虚拟或非物质实践背后的设备。
帕里卡今年的项目报告《物流学的自然史》出自Strelka学院的“地球化”(Terraforming)研究计划,从世界分工、生产链条、科学与学科的角度,探究半导体部件与数码物,化学实验,以及自然元素等课题,质疑了由学科实验与科学认知构成的传统知识结构。同时,报告强调了知识经验的跨学科重构与技术实践。它质疑了因殖民历史等原因建立的博物馆所应用的传统自然史划分标准。这些标准建立在不同的民族国家、组织机构、私人资本流的中介调和之中,而在当代语境下,物质、传输、信息已然与卫星航海运输、谷歌车景等众多现代宇宙技术紧密相连。
《种子、图像、地表》Seed, Image and Ground,2020,影像静帧
与此同时,帕里卡也正在推进新研究项目“Operational Images”的相关工作。“操作图像”(operational Image),或“应用图像”(operative Image)一词是在2000年左右由捷克斯洛伐克出生的电影制作人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发明的。在他的实验纪录片、视频装置和理论著作中,法罗基专注于图像的政治,特别是在军工背景下。“操作图像”是指不描绘或代表娱乐、告知的图像,而是跟踪、导航、激活、监督、控制、可视化、检测和识别过程中的图像。此类图像来源于作为操作活动一部分的各式执行任务和发挥功能的仪器。操作图像系列包括各种成像技术和过程,通常将相机或传感器与某种类型的图像处理软件相结合:无人机、自动汽车、工业和家庭机器人,医学成像(MRI、CT或扫描仪),工业扫描仪和闭路电视,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图和导航)。帕里卡将这一概念引入他的项目,并同时发展新的方法论及课题。该项目可谓是一次跨学科尝试,结合人文学科研究(摄影、图像、移动媒体理论)、社会科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科学(军事和环境科学领域中新兴形式的可视化应用程序,以及人工智能系统和机器学习)等众多领域。
策展人简介
蔡艺璇,设计师、策展人、创作者。她是 Conversazione 非盈利艺术组织创始人,组织运营的4年期间,于纽约 / 北京两地组织近百场论坛、放映及戏剧工作坊。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建筑系,创作领域涉及建筑设计、短片电影及实验剧场,致力于探索游戏化的剧场空间、媒体技术与空间政治。作品在北京龙门美术馆、New York Oculus 及洛杉矶等地均有展出或放映,并获鸣凤堂国际青年影像节铜奖。
曹雪菲,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艺术组织 Conversazione撰稿人。曾撰稿于电影媒体、协助独立影展与电影节策划。现关注全球南方历史与思辨 未来议题,研究方向为地缘政治下的技术 与文化,中国城市空间与思想变迁。曾为《Environmental Media》撰写期刊文章, 于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外滩美术馆、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等机构做演讲分享。
正在展出
关于OCAT研究中心
OCAT研究中心是OCAT在北京设立的非营利性、独立的民间学术研究机构,是OCAT馆群的有机部分。它以研究出版、图书文献和展览交流为主要功能,研究对象包括古代艺术和自上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主义的视觉艺术实践,研究范围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展览、艺术思潮、艺术机构、艺术著述及其它艺术生态,它还兼顾与这一研究相关的图书馆、档案库的建设和海外学术交流,它也是OCAT馆群在北京的展示平台。OCAT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种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史研究”的价值模式、学术机制和独特方法,它的学术主旨是:知识、思想与研究,它提倡当代艺术史与人类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和视觉文化史整体结合的学术研究传统和开放的学术研究精神,关注经典艺术史著作的翻译出版与现当代艺术史与古典艺术史研究的学术贯通。